<sup id="uwuee"><samp id="uwuee"></samp></sup>
  • 郵箱登錄: CSSC郵箱 CSIC郵箱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成員動態 → 正文
    科普航母 | 百年VS十年,海上霸主成長史
    來源:中國船舶集團     日期:2023-05-10    字體:【大】【中】【小】

    世界航母史發展雖有百年

    但是中國從第一艘航母入列到現在

    僅僅十年



    十年前的今天

    2012年9月25日

    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

    正式交付海軍服役

    十年間

    從續建到自主研制

    從滑躍起飛到電磁彈射

    中國人走出了一條

    從無到有

    從有到優的騰飛之路

    用智慧與汗水

    鑄就新中國的海上長城





    中國人的航母夢由來已久

    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

    但是最初的航母夢

    由于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原因

    卻是每每云消夢斷



    然而中華兒女

    對于航母的憧憬和期盼

    都為圓夢之旅積聚了能量

    歷經不懈追逐夢想終于成真



    中國最早的水上飛機母艦



    事實上

    中國人很早就意識到

    軍艦搭載飛機的軍事價值

    這個時間并不比美英晚

    20世紀20年代

    中國就有了自己的

    水上飛機母艦和“海軍航空兵”



    當時

    無論是技術還是資金

    都不容許中國擁有一艘正規的航母

    因此中國人將目光投向了

    技術相對簡單、費用較為低廉的

    水上飛機母艦



    中國早期的水上飛機母艦(一)



    邁出第一步的是

    奉系軍閥的東北海軍

    1926年率先將一艘閑置的鎮海艦

    改裝成了可以搭載兩架水上飛機的母艦

    改頭換面的鎮海艦

    成了中國海軍歷史上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

    另有一艘運輸艦“華甲”號

    被改造成了一艘能搭載8架水上飛機的母艦

    這兩艘艦是1928年前

    中國水上飛機母艦的“全部”



    憑借著兩艘水上飛機母艦

    東北海軍在奪取海上制空權方面占盡優勢

    特別是鎮海艦

    在1927—1928年的多次攻擊行動中名聲大噪



    中國早期的水上飛機母艦(二)



    此后

    閩系軍閥跟風而上

    也開始發展水上飛機母艦

    改裝出了可以搭載一架小型水上飛機的

    “德勝”號和“威勝”號

    一時間,水上飛機母艦

    在中國水域風生水起

    呈現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1937年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為了保護自己的領水

    中國海軍以“集體沉船封江”這種悲壯的形式

    來詮釋“誓與日寇決一死戰”的決心

    最后“德勝”號和“威勝”號水上飛機母艦

    作為江陰阻塞線的一部分自沉于江陰

    鎮海艦自沉于青島

    其余曾經客串過水上飛機母艦的軍艦

    也紛紛撤下飛機,改為其他用途

    中國水上飛機母艦如曇花一現

    歸為沉寂



    民國時期的航母夢



    民國時期的航母夢

    必須提到一個人

    那就是陳紹寬

    他是舊中國提出建造“真正意義”航母的第一人

    陳紹寬一生追求“航母夢”

    他的海權觀、海防觀、航母觀

    對當代中國海軍留下影響



    在一戰爆發后

    北洋政府海軍派兩名年輕軍官

    陳紹寬和鄭禮慶赴歐洲觀戰

    1916年12月

    兩人先后到英國、法國、意大利考察海軍

    陳紹寬耳濡目染

    從那時起他就決心要讓中國擁有航母和潛艇



    1928年

    張學良在東北易幟

    蔣介石實現了形式上的全國統一

    陳紹寬擔任海軍署署長

    他給國民政府呈文擴充海軍

    首次提出建造一艘航空母艦



    后來陳紹寬擔任了國民黨海軍部長

    在海軍建設規劃中

    他將航母建造作為海軍建設的

    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又到膠州灣、象山、大鵬灣等地考察選址

    確立了航母的駐泊基地

    同時決定在福州海軍學校每年定期招生

    聘請英國教官任教

    并且在國民黨海軍內部掀起

    關于??哲娕浜献鲬鸬拇笥懻?

    但是,當時中國的經濟實力

    和國民黨內部派系斗爭形成的阻力

    注定陳紹寬的航母之夢難以成真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

    日軍航母艦載機的空中肆虐

    讓陳紹寬進一步認識到了航母的作用

    1943年11月

    陳紹寬再次提出建造航母規劃

    此時的他雄心勃勃

    已經不再滿足于擁有幾艘航母了

    而是要在全國沿海的四個海軍區打造航母群

    共需要20艘航母

    顯然,就戰時中國的狀況而言

    這個規劃只能是紙上談兵、難以實現



    1945年8月

    在抗戰即將勝利之際

    陳紹寬仍不“死心”

    結合當時國民黨海軍艦艇情況

    提出航母數量從20艘減為12艘

    30年內完成的計劃



    抗戰勝利后

    國民黨反動派又打起內戰

    陳紹寬的強海軍夢隨之破滅

    航母夢也自然煙消云散

    中國人第一次擁有

    真正意義航母的努力就此結束



    新中國追逐航母之旅



    新中國成立以后

    中國人繼續追逐航母夢

    上至兩代海軍司令蕭勁光、劉華清

    下至普通的官兵和技術人員

    對航母的渴望與日俱增

    但新中國的航母夢注定是艱難而曲折的

    期間有那么幾次機會

    看起來觸手可及

    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還是失之交臂



    新中國早期的航母論證工作



    20世紀60年代

    新中國在內憂外患下

    中央軍委提出了發展遠洋海軍船舶工業

    八年建設兩步走的計劃:

    第一步,以導彈為主,以潛艇為重點

    同時發展中小型水面艦艇

    第二步,建造航母

     



         時任中國艦船研究院院長的劉華清一直關注著世界各國航母的發展和應用,思考著航母研制的有關問題,并于1970年親自主持起草了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航母工程報告,組織領導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航母研制專題論證。不過在當時的條件下,即便是當時最有實力的造船廠,也造不出一艘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萬噸級艦船,更不要說建造航母。



    1957年8月4日,新中國首次舉行海上閱兵。周恩來總理以中央軍委副主席的身份登上鞍山艦

        1973年,周恩來總理在會見外賓時感慨地說道,“我搞了一輩子軍事、政治,至今沒有看到中國的航母??床坏胶娇漳概?,我是不甘心的??!”這是中國人對航母的深厚情懷,也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圖求祖國強大的強烈愿望!



    20世紀七八十年代

    劉華清在海軍司令部出任要職

    繼續推動中國航母前期工作

    多次組織航母專題論證

    但由于發展航母經費巨大

    最終不了了之



    參觀美國航母

    1980年

    時任國務院副總理

    兼軍委秘書長(后兼任國防部長)的

    耿飚率團訪問美國

    時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的劉華清

    是訪問團中的一員

    參觀團先后參觀了

    “小鷹”號(CVA—63)和

    “突擊者”號(CVA—61)航母



    劉華清踮起腳尖參觀美國航母



        劉華清說,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科技人員首次踏上航母,“其規模氣勢和現代作戰能力,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焙侥笁粼趧⑷A清心里扎下了根,他曾痛心疾首:“如果中國沒有航空母艦,我死不瞑目!”



    1982年之后

    他任職海軍司令員

    一手推動了航母的預研工作

    1987年

    他再一次匯報

    將航母列為海軍未來裝備規劃的重點



    “墨爾本”號航母留下的回憶



    “墨爾本”號航母原本是

    英國海軍“尊貴”號

    舷號R77,1945年下水

    屬于英國在二戰中應急設計的

    巨人級輕型航母

    二戰后

    英國為了大量縮減海軍力量

    以10英鎊的象征性價格賣給澳大利亞



    1956年

    “尊貴”號改名為“墨爾本”號

    并加裝了蒸汽彈射器、斜角甲板

    阻攔裝置、助降燈光等

    成為澳大利亞艦隊的旗艦




    澳大利亞“墨爾本”號航母



    1985年3月

    廣州造船廠向澳大利亞購買了

    退役的“墨爾本”號以拆解鋼材

    這是我國購進的第一艘航母



    “墨爾本”號被引進中國的時候

    艦上絕大部分的設備被事先拆除

    但是所幸飛行甲板、飛機升降機

    蒸汽彈射器得以保留

    簡直是意外之喜



    “墨爾本”號航母到達中山港之后

    有關部門獲悉

    抽調多名不同專業人員前往參觀

    參觀組不分晝夜

    逐個艙室進行調研

    這是中國技術人員與航母的首次親密接觸



    兩代海軍司令員對發展航母的奔走

    呼吁



    蕭勁光大將

    是新中國海軍首任司令員

    海軍沒有航母

    一直是這個老海軍司令心頭的遺憾




        1987年,蕭勁光已84歲高齡。3月下旬的一天,聽到各大媒體都在報道“中國不需要航母”的言論,蕭勁光再也坐不住了,立即打電話給接替他的海軍司令劉華清商量航母的事情。3月底,劉華清就發展航母問題進行了深入地匯報。他指出盡管中國當前財力、技術都有困難,但也應提前著手研究航母,要早立項、早論證,早點把相關問題研究透。


    中國海軍飛行隊員



    蕭勁光接受劉華清的建議

    寫成了《建設現代化的強大海軍》一文

    指出中國需要研究制造航母和艦載機

    1987年8月

    海軍雜志刊登了該文

    同時《人民海軍報》也進行了全文登載

    文章發表后

    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

    甚至有小學生把自己的壓歲錢寄到雜志社

    在信封上寫道“支援海軍建航母!”

    可見當時的中國人民

    對于擁有自己的航母是多么的熱情??!





    遼寧艦的誕生



    眾所周知

    遼寧艦的“前生”

    是蘇聯建造的“瓦良格”號航母

    那么,“瓦良格”號航母

    是如何來到中國的呢?

    中國怎么與她結下不解之緣的?

    這還要從“瓦良格”號航母的出身說起!



    “瓦良格”號的前身



    1985年12月

    “瓦良格”號航母在烏克蘭尼古拉耶夫

    黑海造船廠船臺安家落戶

    1991年蘇聯解體

    如一陣驚雷使“瓦良格”號航母

    失去了“父母的懷抱”

    沒有人愿意出資“認養”

    已完工百分之七八十的她

    “瓦良格”號航母被迫停建



    此后的兩年時間

    “瓦良格”號就像是一個棄嬰

    孤獨寂寥地待在船臺上

    任憑風吹雨打

    變得銹跡斑斑、悲慘凄涼


     
    銹跡斑斑的“瓦良格”號航母



    1994年

    “瓦良格”號正式歸屬烏克蘭

    此后烏克蘭政府決定

    把它交由其“奶媽”黑海造船廠處置

    但是

    這個沒有完工的龐然大物

    天天擺在家里也不是辦法

    只能想辦法把她“送”出去

    于是黑海造船廠把希望寄托到中國身上

    希望中國海軍能夠買下這個大家伙



    歷盡千辛萬苦買下航母



    中國決定購買“瓦良格”號航母

    此舉引起了一些國家的注意

    為了防止“瓦良格”號落入中國手里

    某些國家對烏方施壓

    要求“瓦良格”號公開拍賣

    以方便自己從中作梗



    1998年4月

    “瓦良格”號航母被公開拍賣

    經過多個國家的一番競標

    最后被中國創律集團買到手

    但是所有的裝備已拆卸一空

    “瓦良格”號幾乎成了一個空殼子


     
    空殼子的“瓦良格”號航母



    1999年

    “瓦良格”號航母在下水11年和停建8年之后

    準備移居中國

    按照既定航線

    “瓦良格”號60天左右即可抵達中國



    1999 年 6 月

    “瓦良格”號剛啟程3 天

    駛抵黑海水域

    準備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時

    被以船身過于龐大而且毫無動力

    通過海峽“極其危險而且不適宜”為由

    讓“瓦良格”號退回黑海

    “瓦良格”號陷入進退兩難之地

    此后

    經過一番曲折的斡旋

    最后“瓦良格”號被同意通過該海峽



    在途中的“瓦良格”號航母



    2001年11月1日

    “瓦良格”號在11艘拖船拖行

    和12艘消防、救援船的前呼后擁下

    開始進入曲折狹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



    2002年3月3日

    歷盡艱險的“瓦良格”號終于抵達大連

    勝利結束了15200海 里 航 程

    耗時4個月(123天)的艱難遠航



    此時的“瓦良格”號

    猶如一個久臥病床的老漢

    斑駁的艦體,銹蝕的表皮

    滿目瘡痍的建筑垃圾

    敘述著它所歷經的風雨滄桑



    “瓦良格”號的續建經歷



    2005年4月26日早上

    當“瓦良格”號在大批拖輪的前呼后擁下

    出現在公眾視線中時

    中國人沸騰起來了

    為心中那個噴涌而出的想法

    7月初

    “瓦良格”號經過兩個多月的“神秘”修整后

    煥發出了新的面貌

    水線上身穿解放軍標準海軍灰的新涂裝

    水線下換成了黑色環氧瀝青船底防銹漆

    表面上看似乎沒什么大驚小怪的

    然而漆的顏色卻暗示了一切

    中國海軍已獲得了該艦的所有權



    在大連船廠的“瓦良格”號航母



    2009年4月

    沉寂了近4年的“瓦良格”號

    航母續建工程又開始忙碌起來了

    2010年3月

    “瓦良格”號在拖輪的推動下

    離開了度過近11個月的船塢

    開展了一系列由里到外的全方位續建工作

    2010年12月

    “瓦良格”號上錨鏈筒的噴水孔開始噴水

    標志著“瓦良格”號已進入系泊試驗階段

    2010年12月末

    “瓦良格”號冒出蒸汽

    開始動力系統試車



    “瓦良格”號航母續建中的模樣



    2011年7月27日

    中國莊嚴地向外宣布

    中國正在對一艘

    被拋棄的未建成的航母平臺進行改造

    用于科研試驗和訓練

    這也是中國在正式的場合

    第一次承認正在續建“瓦良格”號航母

    中國終于要擁有自己的航母了!



    就這樣

    “瓦良格”號一步一步按照航母續建要求

    由上千家科研院所生產研制的

    上萬套設備逐步上艦

    眾多科學家、工程師,以及專業工人

    在全國各地的生產線上

    連續幾年時間的奮戰

    譜寫了一首英雄贊歌



    遼寧艦登上歷史舞臺



    2012年9月25日

    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

    正式交付海軍服役

    舷號為“16”

    在航母問世一個世紀之際

    中國終于成為聯合國安理會

    最后一個擁有航母的常任理事國

    交接入列儀式上

    遼寧艦艦長張崢的一句話被媒體廣為流傳:

    “歷史將永遠記住這一天,

    2012年9月25日,

    中國海軍從此邁入航母時代?!?



    中國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艦



    遼寧艦的誕生

    是我軍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標志著我國航母建設取得了重大成果

    標志著我軍武器裝備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

    標志著國防現代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

    對于振奮民族精神,激發愛國熱情

    鼓舞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

    奮力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

    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遼寧艦

    遼寧艦的誕生

    不僅僅是代表中國實現了航母零突破

    中國軍隊增加了一個艦種

    更是國家實力和軍事實力明顯提升的象征





    2012年11月23日

    遼寧艦成功起降殲-15艦載機

    航母工作人員的指揮姿勢隨即風靡網絡

    被網民們戲稱“航母style”



    航母style



    2018年4月12日

    中央軍委在南海海域隆重舉行海上閱兵

    這是新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閱兵

    遼寧艦首次參加海上閱兵


     
    南海海上閱兵



    邁入雙航母時代



    2019年12月17日

    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交付海軍

    舷號“17”

    遼寧艦從此“脫單”

    雙航母一起守衛祖國海疆!



    中國第二艘航母下水(一)



    從2013年開工建設

    到2019年交付海軍

    山東艦經歷了6年時間

    這是我國國防裝備建設的一個重大里程碑




    中國第二艘航母下水(二)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

    在外形上大致與遼寧艦相似

    但作為中國自行研制建造的第一艘航母

    它吸收了遼寧艦科研試驗和訓練的有益試驗

    無論是在技術成熟度、總體性能上

    還是在未來訓練作戰使用上

    新型國產航母相比于遼寧艦都更勝一籌

    絕非西方所說的“俄制航母的山寨版”




    山東艦



    時間回撥到十年前

    2012年

    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正式入列

    與此同時

    另外一艘航母的建造也已經提上了日程

    這就是我國第一艘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航母

    “山東艦”作為一艘全新研制的航母

    需要采用大量新設計、新材料

    工程量巨大

    因此相比于遼寧艦的續建

    山東艦的研制周期更為緊張

    任務更加艱巨


     


    2013年底的一天

    在大船集團的一間廠房里

    隨著數控切割平臺上一道閃亮的弧光劃過

    山東艦的第一塊鋼板被切開了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正式開工建造

    這道閃耀的弧光

    開啟了中國發展航母事業的新征程



    2017年4月26日

    隨著一瓶香檳摔碎艦艏

    兩弦噴射絢麗彩帶

    備受矚目的山東艦提前一個月下水



    2018年5月13日清晨

    巨大的山東艦緩緩駛離碼頭

    踏上了首次海上航行試驗的旅程



    2019年12月17日

    在南海之濱的三亞

    這艘我國完全自主建造的航空母艦

    正式交付海軍,命名山東艦






    山東艦是舉全國之力

    聚全國之智的巨大系統工程

    參研、參建、參試單位多達532家

    突破了船體結構、動力核心設備

    這兩項制約我國航母事業發展的重大技術瓶頸

    航空母艦的成功建造

    彰顯了我國的工業實力

    承載著國人幾十年的夢想終成現實



    我國第三艘航母



    2022年6月17日

    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下水命名儀式

    在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舉行

    經中央軍委批準

    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命名為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福建艦”

    舷號為“18”



    福建艦下水命名現場



    福建艦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

    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

    采用平直通長飛行甲板

    配置電磁彈射和阻攔裝置

    滿載排水量8萬余噸





    目前

    我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艦

    正按計劃開展系泊試驗






    中國的航母夢曾經很是飄渺

    一次次如泡沫般破碎

    透著一種拒人千里的無情

    但中國的航母人從未放棄

    他們如戈壁紅柳一般頑強

    果敢地與命運作一次次斗爭

    執著而又堅定地追求著中國的航母夢

    在強國強軍征途中

    中國的航母夢終于實現了

    承載著中國人美好的愿望砥礪前行

    走向深藍,走向輝煌

    ?。?!





    | 出   品:船次方工作室 x 七〇八所黨群工作部
    | 策   劃:高紅梅/段雪瓊/甘豐錄
    | 專家支持:王建方
    | 素材來源:《國之重器艦船科普叢書》之《航空母艦》,新華社等
    | 責   編:高紅梅
    | 校   對:方   浩
    | 審   核:項   麗/甘豐錄